4月16日,華為官方宣布,其5G NR產品已經通過歐盟認證機構TüV南德意志集團的全球上市認證——獲得全球首個5G產品CE-TEC(歐盟無線設備指令型認證)證書,這是全球首張證書,而這一證書的頒布預示著華為5G產品正式獲得商用許可,5G時代真的要到來了。
?
據悉,此次通過CE-TEC測試驗證的華為5G C波段Massive MIMO AAU(Active Antenna Unit)基站,是基于3GPP 38.104協議開發,面向eMBB大容量場景,可以實現室外連續xGbps用戶體驗,時延低至ms級的無線基站設備。華為的5G系列產品,在整個開發流程中,無論是從器件選型還是設計開發,從始至終嚴格遵循法規要求,歷經多輪嚴格的評估檢驗,一次性通過測試,滿足CE嚴苛的認證要求。
CE是歐盟對進口和銷售產品的一個必備質量要求,CE是進入歐洲市場的一個強制性認證標識,被視為打開歐洲市場的“通行證”。
此前,華為已經發布了符合3GPP標準(全球權威通信標準)的5G商用芯片——巴龍5G01(Balong 5G01),和基于該芯片的首款3GPP標準5G商用終端——華為5G CPE。華為的5G布局已經全面展開。
?
在網、端、芯上成為世界領先者和5G的推動者
如果說華為與國際巨頭的關系,在3G時代是跟隨,4G上是持平,那么在5G上絕對是超越,而且這種超越是端到端的,涵蓋網絡、終端、芯片的方方面面。
在網絡上,華為從核心網到傳輸、站點都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以站點為例,華為推出的方案能夠涵蓋從毫米波到C 波段到 3G 以下全部頻段,也涵蓋了塔站、桿站以及小站全部站點形態。在技術上,華為在組網架構、頻譜使用、空口技術、原型機實現和外場驗證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5G試驗網的表現大幅優于3GPP標準。
5G的商用進程與終端密切相關,在今年的MWC上,華為展示了全球首款3GPP標準的5G CPE商用終端,這款終端分為低頻(Sub6GHz)CPE和高頻(mmWave)CPE兩種。華為5G低頻CPE重2kg,體積僅為3L,實測峰值下行速率高達2Gbps。
更重要的是,這款終端內置的是華為自己的芯片:巴龍5G01芯片,這也是全球首款商用的、基于3GPP標準的5G芯片!據華為Fellow艾偉透露,2015年開始研發巴龍5G01芯片,當時5G技術沒有標準,一切都要靠摸索。去年12月,5G的首個R15標準凍結,2個月后,巴龍5G01芯片推出,速度創下業界之最。
這是具有歷史性意義的一個轉折點,意味著5G已經實實在在的到來了,5G is Now不再是口號。這還意味著中國終于在5G上實現了全面的領先,因為這種領先是在芯片、終端和網絡的端到端上。同時,這也意味著華為對于5G的商用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因為5G這樣一個全新的技術只要在端到端層面實現商用,才能對技術進行驗證,提振運營商的信心,也讓消費者對于5G的優勢有直觀的感受和體驗。
這種領先并不偶然,是華為持續在5G研發上的高投入的結果。據了解,早在2009年,華為就啟動了5G的研究,2018年前至少投入6億美元用于5G研究和創新,目前在全球有11個5G研究中心,參與5G研究的專家超過數千人。(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