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正在成為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的關鍵一年——自動駕駛正在從過去的閉門測試,走上上路運營。自動駕駛汽車第一次要和人工駕駛汽車肩并肩,在一起路測。對一個新興產業的發展而言,這是真正落地的開始。
從政策來看,2018年北京、上海、重慶接連出臺自動駕駛相關路測實施細則。從企業來看, 百度獲得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陸續在北京、福建等地獲得首批路測牌照。
3月22日,北京市有關部門在經過封閉測試場訓練、自動駕駛能力評估和專家評審等系列程序后,向百度發放了北京市首批自動駕駛測試試驗用臨時號牌。
3月30日,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向百度和金龍客車兩家公司頒發了福建省首批自動駕駛測試車輛牌照。自此,自動駕駛在福建正式進入路測階段。
4月2日,百度在重慶市政府官方見證下,百度與重慶小康股份簽約。自動駕駛技術正在從北上一線城市迅速推進到二三線城市。
不僅如此,百度Apollo自動駕駛版圖也在國內各地迅速鋪開,進入上路運營階段,從五環開向北京亦莊、福建、重慶乃至開向全國。自動駕駛產業終于在政策推動與技術進步下迎來落地期。
百度Apollo也建立起了輻射北京、上海、蕪湖、重慶、福建以及雄安新區的“五城一區”產業版圖。
政策的落地
雖然3月18日,Uber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帶來自動駕駛歷史上最為嚴重的一起交通事故,但這似乎并未影響不國內自動駕駛政策落地。
我們從時間線上就可以看出國內自動駕駛政策落地速度到底有多快。
去年12月,北京發布《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試行)》。
今年3月1日,上海發布《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辦法(試行)》,并發放了全國首批智能網聯汽車開放道路測試號牌。
3月14日,重慶市頒布了《重慶市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試行)》。
3月22日,北京市首批自動駕駛路測牌照發放,百度拿下5張目前最高級別T3號牌。
3月31日,福建省向百度和金龍客車頒發了6張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牌照,百度和金龍客車各3張。金龍客車獲牌的車型,均為與百度Apollo合作的自動駕駛車型。
隨著各地政策亮綠燈,政府大力支持當地企業間的合作,百度則借助這些合作,在全國各地展開了落地版圖。百度Apollo合作頻落地,自動駕駛版圖在國內迅速鋪開。
4月2日,在重慶市支持下,百度和小康達成合作。根據合作協議,小康集團深度參與百度Apollo計劃。雙方在自動駕駛展開全面合作,雙方互為戰略合作伙伴,共建智能駕駛、智能網聯及智慧交通的技術、商業生態,促進相關技術的快速普及。
相信重慶市的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牌照接下來很快也會將發放。和百度Apollo合作的自動駕駛汽車很可能也即將在重慶開跑。
仔細看就會發現,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百度Apollo生態就連下三城,接連在北京、福建、重慶三地迅速取得業務或政策落地。這個Triple Kill騷操作的意義非常重大。
1、福建、重慶這樣的二三線城市都開始迅速接納無人駕駛技術,這會刺激更多一線城市開放政策。事實上,杭州、廣州、深圳等多地也“躍躍欲試”,準備紛紛提速各自的自動駕駛路測進程。
2、開放路測和過去封閉路測有很大的區別,在北京、福建、重慶這些不同地區開放路測,可以獲取更多更成熟、穩定的數據,和過去封閉路測的閉門造車相比,自動駕駛算法、識別率會進步更快。
中美的差異
雖然說國內各地相繼出臺政策、開放自動駕駛路測頻亮綠燈,一連串的動作讓人感到應接不暇,甚至產生疑慮。但其實和美國相比,國內的動作還是顯得相對謹慎。
仔細去看中美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政策會發現,雙方雖然都在強調開放技術測試,但存在很大的差異。
在美國,出臺相關法案以準許自動駕駛汽車上路測試,已經成為各州主旋律。內華達、佛羅里達、加利福尼亞成為一批吃螃蟹之后,而后又有十余個州政府亮起了綠燈。
美國各個州自主權很大,在自動駕駛這件事情上各個州都在加快開放,甚至有為吸引科技企業而降低標準的嫌疑,為吸引自動駕駛企業落地而推出的政策非常激進。
像密歇根州2017年年底不僅承認了自動駕駛汽車上路合法性,還準許自動駕駛汽車在任何路段開展車輛共享等商業運營服務,甚至還允許企業將自動駕駛汽車銷售給用戶。
在Uber這起事故發生前十多天前,亞利桑那州決定“車內無安全駕駛員的自動駕駛汽車可以在公共道路上進行測試。”
中國則是相對更嚴謹,像百度雖然拿到了在北京的T3牌照,但必須接受非常嚴格的監管要求。測試過程還是測試人員都有非常明確的約束,和美國形成了鮮明差異。
1、測試駕駛員須通過不少于50小時的培訓和訓練,能夠隨時接管自動駕駛車輛。
2、上路前,須通過專家的評估論證;上路后,測試車輛要安裝監管設施并上傳數據,以確保自動駕駛車輛按規定時間、規定路段進行試驗,并隨時接受監督。
3、測試車輛測試期間發生交通事故或交通違法行為,認定測試駕駛員為車輛駕駛員,由測試駕駛員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相比美國來看,調國內政策制定更穩健,強調安全第一。
這種相對嚴謹的做法,其實是磨刀不誤砍柴工——規避了像Uber事件帶來的政策、法律、道德乃至民意風險。
百度的版圖
隨著各地智能駕駛政策的出臺,自動駕駛在獲得“合法身份”的同時,商業化速度也將加快。
事實上,不僅僅是在重慶,百度與各地領頭企業都有合作,在國內汽車重地均有深度布局,Apollo生態可謂是遍地開花——北京、蕪湖、重慶、福建乃至上海、雄安都有百度在不同領域、不同市場、不同場景的落地方案。
北京:百度+北汽,雙方不僅要推出基于Apollo的自動駕駛汽車,還會推出百度車聯網產品。這種合作是對汽車產業智能化轉型升級的全方位探索。要知道,百度+北汽的合作,會決定半個自動駕駛產業在國內的落地進度。
北京作為中國政治中心,一直是中國自動駕駛政策的風向標。百度率先獲得在北京的路測資格,他的路測狀態,幾乎會決定自動駕駛在全國其他地方的政策走向。
蕪湖:蕪湖作為華東重要的汽車工業基地,是奇瑞的所在地。為此,百度還在蕪湖是建立了首個“全無人駕駛運營區域”。去年年底,百度就甚至還宣布要和奇瑞展開L3\L4級無人駕駛汽車的開發與量產,甚至合作要建立奇瑞美國硅谷研發院。
重慶:百度+小康,雙方要制造新一代智能電動汽車,從單純生產汽車到全面提供智能出行解決方案。重慶作為中西部的汽車重地,是重要的汽車工業中心。這次和小康的合作,標志著百度切入中西部市場,這里未來將會有很大的市場機遇。
福建:百度+金龍,雙方主要是探索實現商用級客車量產及試運營,并且還在探索無人駕駛微循環車,為公共交通覆蓋“最后一公里”出行。
此外,百度在上海汽車城共建“無人駕駛示范區”,而在雄安新區也應政策響應,在當地建設自動駕駛示范區,謀求建設全球領先智能出行城市。
仔細去看這個百度這個布局會發現其實有一定的特點。
1、多線城市同時展開試驗,在不同交通環境進行技術驗證
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重慶這樣的二線城市以及蕪湖這樣的三四線城市同時展開實驗。原因在于一線城市與二三四線城市的路況、接受度都存在很大的差異,需要在不同場景下進行反復試驗,才能推動落地。
2、國企民企、大客車小汽車、電動新能源等不同企業并重發展。
像北汽的國企,奇瑞是民企,金龍是著名的客車汽車,小康則是電動新能源汽車企業。百度和不同類型的汽車廠商合作,某種意義上也表明Apollo版圖包容性很好,合作伙伴包羅萬象。這其實是加速落地的必要布局。因為Apollo需要不同的案例和數據,讓技術更成熟。
3、涉及到了不同的出行場景,為未來的大出行商業生態做準備
百度和北汽、奇瑞的合作涉及到了傳統汽車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加強了汽車高新科技的研發,和金龍的合作更是希望覆蓋未來最后一公里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和小康的合作偏向于自動駕駛和新能源的結合。
這些合作涉及制造業、新能源、新科技以及最后一公里出行新方式等不同的場景。
這些不同場景其實可以幫助百度獲得在大出行市場的寶貴經驗,為未來構建新的商業生態積淀技術。這也能解釋為何Apollo要在雄安扎根。因為雄安作為新城,正在試圖用技術建立新的出行方式。百度前去落地,也是相應政策號召。
2014年,當時百度就在不斷強調自動駕駛和生態合作。當時我們似乎還感覺自動駕駛、無人車很遙遠,但是隨著去年Apollo計劃發布,今年Apollo版圖落地,自動駕駛技術每一步都在穩步前行,我們離無人駕駛的技術奇點真的已經越來越近。
5年后的出行方式將是怎樣的?我們甚至可以做一個大膽的預測:
出遠門只需要對家里的智能音箱下個指令,呼叫一輛搭載著Apollo系統的北汽、奇瑞新能源自動駕駛汽車,附近幾公里的出行、購物則是只需要乘坐金龍的無人駕駛巴士。
我們甚至不再需要買車,甚至也不需要考駕照,自動駕駛和人工智能將為我們解決一切麻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