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4G牌照的靴子終于落地。
12月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三大運營商發放了4G牌照。移動、聯通、電信首批都獲得TD-LTE網絡經營許可,LTE FDD牌照暫未發放。
另外,工信部還取消了對中移動經營固網業務的限制,中移動上市公司主體獲批經營固定通信業務。在此之前,中移動只能通過鐵通發展固網業務。
至此,業界傳言多時的4G牌照終于發布,我國4G時代的大幕也正式拉開。這對三大電信運營商、眾多通信設備廠商,以及手機終端廠商來說都是一次巨大的機遇,每一次升級換代的變革都能帶來改變行業格局的機會。
對于4G的TD-LTE網絡發牌,三大運營商都各自發布了公告。中移動態度最為積極,表示“將全力以赴推動第四代移動通信網絡的建設與運營?!倍鴱穆撏ê碗娦诺谋響B來看,他們推動4G的積極性還要等后續LTE FDD網絡牌照發放之后才會達到頂峰。
主要通信設備廠商如愛立信、華為、中興,芯片廠商高通等也都第一時間表達了對中國4G發牌的支持。一場產業鏈的盛宴即將開幕。
TD-LTE發放始末
在此次4G牌照正式發放之前,業界曾有猜測,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將同時獲得TD-LTE以及LTE FDD兩張牌照。不過,最終工信部首批只統一發放了TD-LTE牌照。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公告:工信部本著“客觀、及時、透明和非歧視”原則,按照《電信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對企業申請進行審核,于2013年12月4日向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和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頒發“LTE/第四代數字蜂窩移動通信業務(TD-LTE)”經營許可。
對于只發TD-LTE牌照,而沒有同時發放LTE FDD牌照的疑問。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解讀稱,這是由于我國三家運營商都已經開展了TD-LTE規模網絡實驗,同時三家運營商首批都提交了TD-LTE牌照的申請。
“TD-LTE牌照是根據電信運營企業申請發放的,考慮了LTE技術發展和產業成熟度等多種因素?!惫ば挪糠矫姹硎?,TD-LTE技術完善和產業發展的成熟程度已具備規模商用的條件。
據記者了解,在三家運營商之中,除了中移動必須孤注一擲推動TD-LTE之外,聯通和電信都把4G的主要精力放在LTE FDD之上。
從全球范圍來看,LTE的兩種制式之中,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的發展速度要快于中國主導的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又稱TD-LTE)模式。前者也相對更加成熟,設備和終端的支持相對更完善。
所以,雖然三家運營商都拿到了TD-LTE牌照,但是業界之前都早有猜測,電信和聯通只會建少量TD-LTE基站,把重心放在建設LTE FDD之上。
事實也是如此,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聯通南方某省了解到,從今年10月份開始,聯通就開始了LTE的建網部署。“初期主要覆蓋一些車站商圈等核心地區,主要都是FDD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是TD-LTE?!眱炔咳耸扛嬖V記者。
顯然,工信部后續還會向電信和聯通發放LTE FDD牌照。目前工信部已經批準運營商開展LTE FDD網絡技術試驗,將在“條件成熟之后”正式發牌。
對此工信部相關負責人也表示,TD-LTE和LTE FDD的相互融合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移動通信產業的趨勢,“目前,我國已規劃了TDD和FDD制式的無線電頻率,為充分利用頻率資源,方便用戶在國內國外都能很好使用移動通信業務,我國需統籌發展TD-LTE和LTE FDD?!?/p>
不過,對于電信來說,未來其4G、3G、2G的混合組網將面臨比其他兩家運營商更復雜的情況,特別是對終端的要求更高。
之前中移動要求的4G終端“5模10頻”已經讓相關芯片以及終端廠商壓力倍增。但是未來電信的4G終端將需要TD-LTE/LTE FDD/CDMA/TD-SCDMA/WCDMA/GSM的6模芯片支持。
工信部方面表示,當前中國電信正集中精力解決適合其發展需求的CDMA和TD-LTE的網絡互操作問題,預計2014年中國電信多模手機可實現商用。在此之前中國電信將主要發展多模數據卡業務。
建網潮推動經濟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的通信廠商,對于中國國內的4G市場一直都垂涎已久。因為中國人口最多,國土面積也大,未來對于4G網絡的覆蓋有著巨大的需求。
據愛立信最新發布的《移動市場報告》預測:到2019年,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大4G LTE市場,4G LTE用戶數將達到7億以上。
從全球來看,中國4G網絡建設的啟動已經相對落后,但是不像3G時代落后那么多。根據GSA(全球移動設備供應商協會)的統計數據,截至今年9月,全球4G商用網絡213張。GSA預計,到2013年年底全球將有260個LTE商用網絡。
另外在用戶數方面,截至2013年三季度,全球4G用戶數達1.26億。預計至2016年,全球4G用戶將超過10億。
在這一輪4G大潮之中,國內的運營商在工信部正式發牌之前已經開始了一系列實驗網的部署。其中以中國移動最為積極,根據中移動2013年的規劃,中移動4G網絡將覆蓋超過100個城市,預計建站超過20萬個。
另外,中國電信也已啟動4G網絡設備招標,含LTE FDD和TD-LTE兩種基站,計劃投資100億。聯通的LTE建網也于今年下半年開始在全國多個城市展開。
機構普遍預計我國的4G建網高潮將持續3年。中信證券預測數據顯示,2013年-2015年我國4G設備投資額分別為411億元、475億元、500億元,增長率分別為513%、16%、5%。
其中,三年間主設備、傳輸投資、基站配套、電源的投資總額分別約為619 億、107億、479億和179億。單從2013年來看,主設備、射頻器件、網絡優化覆蓋、傳輸等市場的投資增長率將分別達到523%、573%、613%和322%。
對于中國即將開啟的巨大市場,愛立信總裁兼CEO衛翰思(Hans Vestberg)第一時間發來視頻表達了對中國4G發牌的祝賀,并表示愛立信正在與中移動共同部署4G網絡,將來還會與三大運營商一起合作建設4G。
本土廠商中興華為也表態會全力支持我國4G建網,運用它們在海外的經驗,為中國本土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網絡。
根據工信部的統計,我國2009年3G發牌之后,在發展的頭三年已直接帶動投資4556億元,間接拉動投資22300億元;直接帶動終端業務消費3558億元,間接拉動社會消費3033億元;直接帶動GDP增長2110億元,間接拉動GDP增長7440億元。
預計此輪4G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效果將更加顯著。
中移動獲固網資質
伴隨4G發牌,中移動還宣布了一個利好消息,那就是工信部還取消了對中移動經營固網業務的限制。中移動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網運營商,之前移動開展固網業務只能通過鐵通進行。
根據中移動的公告:工信部批準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將固定通信業務授權給中國移動有限公司(即中移動香港上市公司)經營。
之前工信部對中移動設限的原因在于:2009年,為推動中國移動有限公司全力以赴推動TD-SCDMA第三代移動通信業務的發展,中國移動集團公司取得包含固定通信業務在內的全業務經營許可后,將除TD-SCDMA以外的固定通信業務授權其全資子公司鐵通公司經營。
工信部解釋稱:目前中國移動TD-SCDMA發展勢頭良好,寬帶中國戰略正在抓緊推進,固定和移動融合發展已經成為全球電信發展趨勢。
工信部應中國移動集團公司的要求,批準其將固定通信業務授權給中國移動有限公司經營。同時,也有利于營造融合發展、全業務競爭的市場環境。
業界分析,工信部之所以在這個時間點取消對中移動經營固網的限制,或是對于中移動發展TD-LTE的一個“補償”。因為根據規劃,將來電信和聯通將獲批同時運營LTE FDD,而中移動暫時只能發展TD-LTE。
工信部談此次只發TD-LTE牌照
? ? ? ? 條件成熟再發FDD在今天向三大運營商發放4G牌照的同時,對于為何向三家運營企業只發放TD-LTE牌照,工信部發布了相關解讀,稱未來還要發放LTE FDD牌照,但要等條件成熟后再發放LTE FDD牌照。
符合客觀中立原則
根據工信部的公告,我國發放4G牌照,三家運營商將同步獲得首批4G牌照,為TD-LTE制式。對此,工信部表示,近期,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向我部提交了TD-LTE牌照申請,我部依照法定程序,向三家企業發放了TD-LTE牌照。
工信部認為,此次牌照發放遵循“客觀、及時、透明和非歧視”原則,牌照發放符合國際規則。
條件成熟后再發LTE FDD牌照
對于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在今年均表示采用TD-LTE和LTE-FDD的融合組網方式,為何只向這兩家企業發放TD-LTE牌照?工信部表示,TD-LTE牌照是根據電信運營企業申請發放的,考慮了LTE技術發展和產業成熟度等多種因素。
之前,工信部收到三家運營企業申請TD-LTE牌照的相關材料,并且三家運營企業均已開展TD-LTE規模網絡試驗,TD-LTE技術完善和產業發展的成熟程度已具備規模商用的條件。
工信部表示,將根據企業申請,依據相關法定程序,批準相關企業開展LTE FDD網絡技術試驗,系統驗證LTE FDD和TD-LTE混合組網的發展模式,并將在條件成熟后,發放LTE FDD牌照。
統籌發展TD-LTE和LTE FDD
有人認為,考慮到保障網絡信息安全,建議4G牌照只發放一張我國主導的TD-LTE。為何還要開展LTE FDD試驗、未來還要發放LTE FDD 牌照?對此,工信部表示,TD-LTE和LTE FDD都是新一代移動通信的國際標準,TD-LTE和LTE FDD相互融合并共同發展已成為未來全球移動通信產業的趨勢,目前全球已有10個TD-LTE和LTE FDD的商用雙模網絡。
工信部稱,目前,我國已規劃了TDD和FDD制式的無線電頻率,為充分利用頻率資源,方便用戶在國內國外都能很好使用移動通信業務,我國需統籌發展TD-LTE和LTE FDD。
另外,工信部表示,“我部也將研究加強網絡信息安全方面的相關措施,積極開展保障我國網絡信息安全、保護個人信息等工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