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Watch 問世迄今僅有五個年頭,但就在這短短的5年間,以其為代表的可穿戴設備迅速崛起并被應用至許多行業領域,這門專為隨身穿戴而生的技術,已經徹底改變了許多人在運動、飲食、睡眠等領域的習慣。就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來看,行業競爭越發激烈,除已有的國際玩家蘋果與三星之外,越來越多的中國本土公司加入角逐,并借助更為低廉的定價,使得可穿戴設備“飛入尋常百姓家”,OPPO公司就于近期推出了其首款可穿戴設備——OPPOWatch。
今年,可穿戴設備有望在市場進一步扎根、實現普及。突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這項技術的潛力所在——在旅游出行逐漸復蘇,人際接觸慢慢恢復正常的當下,其便捷、無接觸的體驗特性將有助于緩解人們在公共衛生方面的焦慮。IDC數據顯示,2020年可穿戴設備市場將表現穩定,保有30%的復合增長率。
實際上,可穿戴技術在旅游業有相當的潛力,通過打造自動式的無縫旅行體驗,讓消費者盡享旅行旨趣,可穿戴設備有望讓人們的旅途面目一新。亞太現已成為可穿戴設備保有量最大的地區,對旅游從業者而言,潛在的巨大發展機遇不容小覷。
接下來,我們將在本文中分析未來5年間最有可能改變人們旅行方式的四種可穿戴應用,以及在行業中應當如何緊抓這一的機遇:
平行現實——個性化機場體驗的有力推手
想象一下這樣的情景,在進入機場后,機場顯示屏可恰好在你需要的時候,使用你常用的語言提供定制式訊息。
這一仿佛科幻小說中的情景正在成為現實。此項名為“平行現實”的技術已在部分航司進入測試實驗階段,如果一切順利,它將迅速投產應用,為乘客提供完全個性化的尋路信息,以及包括航班狀態變更、登機時間變化在內的旅行資訊。
作為此項劃時代技術的研發公司,Misapplied Sciences廣泛探討了可穿戴設備在機場應用的可能性,它將可以支持數百名乘客同時共享數字屏或指示牌,但各自接收個性化內容。
今年早前,達美航空宣布與Misapplied Sciences開展相關合作,并計劃于底特律大都會機場進行首個試點項目。一旦“平行現實”投入應用,機場尋路將就此變得輕松容易,乘客不會說當地語言也不再是問題。此外,這款應用一旦正式投用,旅業在客戶服務和營銷方面也將迎接全新可能。
無縫式值機自此觸手可及
今時今日,不少旅客都選擇使用手機電子客票代替紙質機票登機,這一電子代替紙質的過渡發生地迅速且自然。
接下來,可穿戴設備或將代替手機,成為新型“客票”,旅客甚至無需掃描手機,即可擁有更為順暢的值機體驗。
從技術上來看,目前Apple Watch 已經支持鎖定單個代碼于屏幕上,也支持通過應用軟件、數字錢包等服務,依據用戶在機場的實時位置,恰到好處地推送其旅行證件。
這樣一來,可穿戴設備即成為旅客的旅行 ID,從行李托運到登機,乘客的機場體驗愈加“無縫化”。
這一支持“理想照進現實”的技術已經存在,但機場和航司仍需確保這一技術與面部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齊頭并進,以兼顧便利與安全。
同時,一旦相關基礎設施真正落實就位,技術應用范圍或不僅限于值機辦理,更有望為乘客提供有關行李實時位置、目的地交通、天氣等方面的最新訊息??纱┐鞯穆眯?ID 讓許多設想變得觸手可及。
愈加周到貼心的機上服務
除了在航站樓大展身手之外,可穿戴設備還有望革新機上體驗。
早在 2014 年,英國航空便發明了“幸福毛毯”,這一配備了便攜式神經傳感器的毛毯可測量乘客在飛行中的情緒狀態,通過對乘客睡眠與放松模式的監測,航司將有望對其機艙服務進行改進。
近年來,得益于可穿戴技術的不斷發展,現在乘務人員可獲得乘客諸如體溫、水合狀態、焦慮程度和生物鐘等在內的信息,并依據情報及時洞察乘客需求,打造盡可能舒適的飛行體驗。第一時間為感到寒冷的旅客發放毛毯,或及時為出現脫水癥狀的乘客提供飲用水都是個中案例。
此外,借由可穿戴設備,航司還可匯總機上數據進行諸如是否提供機上娛樂、是否啟用特定航線、機艙溫度調至多少,以及什么時候熄滅機艙燈光等實時決策。
可穿戴設備將有助于飛行體驗的全面革新,并迫使航空公司加大對相應技術投入,以提高客戶的品牌忠誠度。
更加人性化的旅途體驗
正如機場和航司將可穿戴設備用作旅客ID以減少登機前的繁瑣流程,酒店、度假村和游輪也可以順著這一思路為旅客提供更為便捷的體驗。迪士尼的MagicBands便是其中一個優秀案例,這一小小的防水腕帶不僅可作為樂園的門票、度假者的房卡,還可同時用作購買食品和商品的錢包。
集密鑰、票據、錢包多功能于一身的可穿戴設備不僅能幫助酒店改善客戶體驗,還可支持酒店針對不同客戶的需求、偏好進行交叉銷售與向上銷售。借助這一更具未來感的銷售方式,在潛在客戶的轉化率上,商家有望迎來突破。此外,可穿戴設備不僅能收集對銷售有所助益的數據,其地理定位功能也有望解鎖更多銷售可能。不妨想像一下,相對于在入住聊天時提及的餐廳推薦,基于旅客實時位置,于用餐時間進行的餐廳推送將更有望被住客買單。同樣地,如果可穿戴設備基于實時導航情況向住客推送通知,提示他們既定還車日內,還車點附近堵車隊伍已延綿數英里,那么旅行者更可能選擇多支付一些傭金將還車時間延后。
為充分發掘更多向上銷售和交叉銷售機會,酒店需與更多的包括零售、餐館、保險、電信、租車行等在內的本地第三方服務商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畢竟,擁有越多的量身定制服務效果越好。
即時語音翻譯器則是可穿戴設備在旅游業內的另一潛在突破口,諸如Google研發的無線耳塞“Pixel Buds”,即時語音翻譯有望顯著提高許多旅客的出境旅行體驗。
整體來看,盡管目前可穿戴設備在旅游業的應用仍相對有限,處于起步階段,但毋庸置疑的是,可穿戴設備商業前景廣闊,或在不遠的未來迎來爆發式增長機遇。更重要的是,可穿戴設備或可成為航空業重塑飛行樂趣的“法寶”,上世紀50-60 年代人們普遍覺得空中旅途十分新奇有趣,但如今常旅客早已失去這種“新鮮感”、“樂趣感”。
在旅游業發力可穿戴設備之際,安全性也應被納入優先考量。從長遠來看,從業者不能生搬硬套已有的“幸福毛毯”和“MagicBands”案例,而需要整合旅客需求,打造符合自身理念的可穿戴設備,以確保真正的無縫體驗。在這一過程中,旅游生態系統中的各參與者也需要攜手共進,廣泛地開展跨行業合作。
歸根結底,在可穿戴設備的前景上,已經進入探討“何時爆發”而非辯論“是否可能”的階段。鑒于可穿戴設備在亞太勢不可擋,現在就相關領域進行投資的航司、機場與酒店將有望搶占發展先機。( 本文作者系Amadeus企業戰略與業務發展副總裁Simon Akeroyd)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