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紋傳感器的定義
指紋傳感器(又稱指紋Sensor)是實現指紋自動采集的關鍵器件。指紋傳感器按傳感原理,即指紋成像原理和技術,分為光學指紋傳感器、半導體電容傳感器、半導體熱敏傳感器、半導體壓感傳感器、超聲波傳感器和射頻RF傳感器等。指紋傳感器的制造技術是一項綜合性強、技術復雜度高、制造工藝難的高新技術。
半導體指紋傳感器因其制造工藝復雜,單位面積上傳感單元多,包含高端的IC設計技術、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技術、IC芯片封裝技術等,所以半導體指紋傳感器幾乎全部是由IC技術發達的國家或地區,如美國、歐洲、***等地設計、制造的。一顆不足0.5平方厘米的晶片表面集成了10000個以上的半導體傳感單元。內部還包括了自動增益電路和邏輯控制芯片,以及串行、并行、USB等接口電路。半導體指紋傳感器的靈敏度高,分辨率也達到了500dpi或以上。其功能已經突破了單一的傳感能力,加上軟件配合,可以用做全向導航器。半導體指紋傳感器正朝小型化方向發展。2004年以前以1平方厘米見方的方型為主,多為滑動式SWIPE芯片。全球最小的滑動式采集芯片只有12x5 mm,是由Authentec最近推出的1610。光學傳感器中存在棱鏡,其體積較大,一般為半導體的幾倍甚至10倍大小,所以限制了其在小型設備上的應用。在類似考勤機、門禁等大設備上使用沒有體積限制的問題,但在U盤、移動硬盤、手持設備上使用,體積成了最大的障礙,所以光學指紋傳感器也出現了滑動式的。
指紋傳感器的應用
快速變化的指紋識別技術市場已經深入消費類領域 - 指紋傳感器出貨量將以18%的復合年增長率成長,預計2022年將達到47億美元市場規模。
在收購指紋傳感器公司Authentec之后,蘋果公司于2013年發布了iPhone 5s,從而推動指紋傳感器的大量應用。此后幾年,指紋傳感器在消費類市場中的出貨量呈現出不可思議的增長。起初,指紋傳感器用于手機解鎖和信息保護。然而現在,指紋傳感器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在線識別和移動支付等安全功能。
應用于智能手機的指紋傳感器出貨量從2013年的2300萬顆增至2016年6.89億顆。可見,2013~2016年期間,手機應用的指紋傳感器出貨量的復合年增長率高達210%!預計2016~2022年期間,該領域的增長將趨于“理性”,復合年增長率約為18%。
指紋識別正成為每部智能手機的標配功能,并增添了很多實用價值。然而,飛速的出貨量增長伴隨著強大的成本壓力,這是指紋傳感器在過去三年中發生的現實寫照。指紋傳感器的平均成本已經從2013年的約5美元降至2016年的3美元左右,而且低端指紋傳感器成本更加低廉。盡管如此,但成本壓力還沒有消失。當前的技術日臻成熟,并受到新技術的威脅。新技術需要通過“更低的成本”來獲得發展動力。例如,3D超聲波指紋識別技術。